临床上,痛风可以分成五期,分别是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和肾病期。两次痛风发作之间的间隔称为痛风的间歇期,高尿酸血症是该期的主要临床特点,患者没有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该期患者和高尿酸血症期的最大区别在于:所有患者均为痛风患者,意味着痛风的易感性在体内已经占有优势。
贵阳痛风医院对于患者而言,痛风间歇期当然是越长越好。但大部分患者的第一个痛风间歇期不会超过2年,痛风复发之后,间歇期会越来越短,可能每年都会发作几次。当然,也有少数患者的痛风间歇期接近10年,最幸运的痛风患者,他们的痛风间歇期是一辈子(终身仅有一次痛风发作,其后不再复发),但这种情况仅见于血尿酸水平升高程度很少,而且24小时尿尿酸正常的患者。
痛风的间歇期,尿酸盐结晶就象“火柴”,安静地潜伏在人体关节和其他组织内,痛风的相关诱因就象“火种”,“火种”点燃“火柴”时,就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止痛药只能用于灭火,“火柴”依然存在,为避免痛风再次被点燃,预防性的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可以弄湿火柴,使其难以点燃,而降尿酸治疗则可以最终真正地把火柴从体内移走。
由此可见,痛风间歇期的治疗可总结为3张牌:1、降尿酸治疗是该期的核心治疗,应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60微摩尔每升以下,才能移走“火柴”;2、为预防降尿酸过程中的痛风反复发作,应长期使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将“火柴”先弄湿;3、避免痛风发作诱因,同时兼顾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才能消除”火种
降尿酸药物+秋水仙碱+碱性药物,是痛风间歇期最基本的用药方案。该期患者血尿酸水平长期升高,尿酸盐在关节内外大量结晶沉积;当血尿酸水平小于360微摩尔每升时,尿酸盐结晶溶解并与血中的尿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如果降尿酸药物的应用使血尿酸水平下降过快,尿酸盐结晶大量溶解,将引起痛风的反复发作,临床上称之为转移性痛风或二次痛风。
有资料显示,小剂量秋水仙碱的使用可预防痛风的发作,使转移性痛风或二次痛风的发生率下降60%,从而提升痛风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痛风的间歇期也得以延长。此外,尿酸盐结晶溶解所产生的尿酸将进入血液,大部分通过肾途径排泄,可对肾脏造成损伤。碱性药物可以碱化尿液,不但抑制尿酸盐在肾内形成结晶,而且能促进肾脏内的尿酸盐结晶溶解,减轻和预防尿酸对肾脏的损害。
很多慢性代谢性疾病和高尿酸血症之间常常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它们之间可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比如,高尿酸血症可诱发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而这些代谢性疾病又通过促进肝尿酸合成,抑制肾尿酸排泄使血尿酸进一步升高。因此,在痛风患者健康状况允许比如肝肾功能基本正常的 情况下,可考虑“多病同治”,尽快改善整体的健康状况。
由于治疗不同疾病的药物对各疾病的影响和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比如所有的排钾利尿降压药都升高血尿酸,因此需要充分了解各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权衡利弊综合考虑,通过“优化组合”制订出适合痛风患者的最佳方案,实现疗效的最大化,尽量避免顾此失彼。“优化组合”的内涵在于,每种药物对单一疾病可能不是最佳的,但多种药物组合起来对痛风患者是最好的。在这方面,中医中药具有明显的优势 推荐:老年痛风发作如何止痛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