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代谢生成尿酸的环节中,有多种关键酶的参与,包括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P)和黄嘌呤氧化酶(XO)等等。体内正常的尿酸生成,有赖于这些酶的功能和活性正常。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从嘌呤到尿酸的代谢过程:首先,在PRPP的作用下,肝组织利用核糖、氨基酸等简单物质,经过多步酶反应最终生成嘌呤,这是嘌呤代谢的第一阶段;之后,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嘌呤被氧化分解成尿酸,最终排出体外,这是嘌呤代谢的第二阶段。
贵阳痛风病医院目前痛风临床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和别嘌醇,都属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剂,它们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来抑制嘌呤向尿酸的氧化分解,从而达到减少尿酸生成的目的。很明显,这种降尿酸机制只是作用于嘌呤代谢过程的第二阶段(后端)。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常常是很多种酶的功能和活性异常,不单单是黄嘌呤氧化酶。
比如,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异常,会使尿酸前体——嘌呤的生成量大大增加(即影响嘌呤代谢的第一阶段)。此时,服用非布司他或别嘌醇虽然可以不让嘌呤向尿酸转化,但那些没能转化成尿酸的嘌呤,它们最终的出路在哪儿呢?前面在不断大量生成,后面又不让转化排出(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难道就这样一直“堵”着?
理论上,抑制尿酸生成药物的抑制机制越靠前,抑制尿酸生成的作用就越彻底。非布司他和别嘌醇都是作用于尿酸生成过程后端的酶,所以它们虽然能降低血尿酸浓度,但无法从根本上逆转高尿酸血症,降尿酸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BCX4208,是一种正处于研发阶段的新型痛风降尿酸药,它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上游酶,参与嘌呤代谢过程的第一阶段(前端)。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单用别嘌醇降尿酸未能达标的痛风患者,加用BCX4208后,血尿酸达标率可提高1倍!而且,BCX4208不经过肝脏代谢,和现有的痛风降尿酸药物相比,它的肝损风险大大降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风险也很低,具有长期的安全性。
新型的痛风降尿酸药物到来之前,我们还可以尝试这些方法。比如,如果这个月服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下一个月就换成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此交替服用不同机制的降尿酸药物,或许能让体内的嘌呤和尿酸都能够得到清除。但需要注意的是,交替服用降尿酸药物,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需要排除相应的药物禁忌症。有的痛风指南建议有条件(单用一种降尿酸药物无效时)的同时联用两种不同类型的降尿酸药物,以提高降尿酸效果,但这样也可能会造成不良反应的叠加,比如肝损的加重。
很多痛风患者只知道痛,却不知道痛的罪魁祸首“尿酸盐结晶”,常规影像学检查无法有效检测出尿酸盐结晶的沉积与分布情况,更无法判断尿酸盐结晶对关节、骨的侵蚀程度,当痛风发展到痛风石期,骨破坏十分明显时,常规影像学检查的意义对于临床治疗与患者来说,都为时已晚,愈后效果不佳。
利用肌骨超声,可以在高尿酸血症期,检查出痛风好发部位是否有尿酸盐结晶沉积,提前预防痛风发病,针对痛风急性期及间歇期,肌骨超声通过明确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软骨、肌腱、韧带等软组织部位沉积的情况后,再针对性清除,在痛风石期,肌骨超声更能精确检测出其对关节的腐蚀程度及堆积情况,帮助医生清除痛风石,修复受损的关节。肌骨超声针对不同分期的痛风患者,都能做到精细化检查,达到分期分型精准治疗的目的。推荐:痛风的诊断有什么方法?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